媒体旅院 +


媒体旅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旅院 >> 媒体旅院 >> 正文

【文旅中国】 旅游 | 以县域旅游激活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年08月06日 15:23  点击:[]

作者:郑群明 、刘茜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此背景下,如何立足本地特色、抓住战略机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对推动县域经济转型,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庄为腹地的县域,是连接城乡经济社会的纽带,县域旅游发展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一、挖掘城乡文化激活县域旅游产业


1.深挖优秀乡土文化,打造县域旅游新空间


县域旅游发展要开发本土文化要素,优化县域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发挥地方自身文化优势,强化特色功能,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以精品文化资源为“轴”,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内涵;以风格各异的文化旅游产品为“线”,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炼适应美好生活需求的文化内涵,塑造品牌,彰显特色。通过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引入和开发多元时尚文化,聚集文化创意、影视演艺、体育赛事等多元业态。从规划上避免旅游同质化,全方位规划县域文旅融合的发展。深入挖掘县域乡土文化,并融入旅游产品之中,赋予县域旅游持续发展的动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让当地特色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外显出来,增强游客对当地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营造文旅产业发展新空间,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2.深化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流量”变“留量”


在资源和市场成熟的县域,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把文化和旅游嵌入到县域经济体系整体中,把发展文旅产业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产业,把此类产业纳入旅游体系,构建景区游、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游、博物馆游、特色工业游、休闲农业等多元的旅游体系,增加县域旅游的吸引力,起到“引流”作用。运用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激活县域相关特色产业赋能文旅产业,扩大其发展机会和空间,形成产业间互相促进的局面。通过打造县域旅游的多元化体验空间和消费场景,形成“留客”的效果,提振区域经济,从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3.聚焦主客共享发展,形成县域全季旅游格局


发展县域旅游要深化“景城共建、主客共享”理念,围绕景区景点外在环境、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等全方位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打造“四季有景、全民皆景”的县域全季旅游发展模式。统筹县域内县城、村镇、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工程建设,突破现有景区与其他地区“二元结构、空间割裂”的束缚,实现旅游资源、产品、要素、设施、政策在全域空间内的充分流动与优化配置,系统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文旅超市、快递邮寄、乡村图书馆、乡村培训中心等,构建便利的乡村生活圈,增强居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全社会参与,引导居民关注并投入到旅游接待中来,让居民成为县域旅游“景观”的一部分,为旅游地增添真实淳朴的生活气息,成为一张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活名片”。构建全时、全季、全年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单季旅游向全时旅游的转变,开发旅游新型体验,刺激消费增长。运用全季县域旅游模式刺激消费增长,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让乡村成为更文明、更先进、更便利的乡村,在保留乡风民俗、传承优良传统与习俗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4.巧用数字赋能技术,丰富科技文旅体验产品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发展县域旅游,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利用VR、AR、MR和AI技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打造虚拟县域旅游场景,让历史“开口说话”,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建立智慧导览系统,设计数字化景区场景应用,实现景区信息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运用元宇宙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赋能沉浸式旅游,支持文旅IP关联线上内容与线下场景,增强游客互动性和代入感,推动景区由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通过多种数字技术的运用,推动文旅产业内容生产、消费方式、产业格局变革,丰富科技文旅产品的种类和形式,提升游客整体体验,促进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5.发挥智慧旅游价值,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品质


发展县域旅游要发挥智慧旅游价值,通过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营销推广资源和新媒体网络矩阵,提供智能导览、实时监测、实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推荐等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游客体验。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县域内各景区合作,推动跨地区协同合作,持续挖掘文旅市场潜力,扩大发展空间,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加强县域内各区域的交流,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智慧旅游平台收集游客反馈意见,围绕基础设施、景区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健全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在线预订、流量检测、科学分流、无接触式服务等方式消除景区安全隐患,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素质,提升县域旅游服务品质,促进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景区知名度,加强乡村地区与外界的接触,给乡村带去先进技术,打造文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依托县域旅游实现城乡有机融合


1.以旅游产业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随着县域越来越多地成为游客的目的地,发展旅游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县域要把握机会,利用快速增长的县域旅游市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挥资源优势,利用新兴技术,融合第一、二、三产业,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以创新的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践行旅游为民理念,充分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沟通城乡经济,为县城发展提供生产生活资料,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2.以旅游产品建设促进资源公平配置


为促进城乡资源公平配置,要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加快产业资源、社会资源和城乡资源的旅游化开发,扩展旅游发展空间。着眼于全产业链服务,全区域配置资源,取消限制性思维,让景区开放起来,城乡之间、景区之间加强联动、共享资源,消除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流动和利用。通过发展县域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电力、垃圾污水、医疗养老、生活居住升级改造,进而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需求,同时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平等配置,带动县域旅游的升级发展,丰富旅游业态,发展特色民宿、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全域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成良性循环。统筹偏远山区闲置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实现强村富民全域共富,有效促进城乡资源公平配置,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城乡协调发展。


3.以旅游业态创新促进乡村产业集聚


县域旅游涉及面广,包含范围大,具有多业态的融合效应。通过“旅游+”模式,将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新业态,依托本地资源,围绕多功能拓展、多业态聚集、多场景应用,开发综合性体验项目,促使县域旅游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实现产业集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政府部门应从顶层设计把握县域旅游脉搏,塑造品牌、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亮点产业,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名县,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全面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围绕其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调整各部门服务,形成整体竞争力,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从而实现产业集聚。通过空间上集聚化发展,时间上全季全天候运营,产业上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产业生态化、集群化发展。


4.以特色旅游消费促进城乡双向流动


要依托当地乡村风景、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融合城市文明与乡村风俗,提升县域旅游竞争力,将城市文明、基础设施带入乡村,把优良乡风、资源产品带回城市,通过整合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农旅融合、集聚化发展等,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市入乡”,促使“乡入市”,形成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发城市居民走进农业农村、了解农业农村、参与农业农村的潮流,促进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多方面融合,使城乡之间的交流成为常态。要推动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体化,支持县域旅游的发展,促进城乡治理要素的互补共进、畅通流动,进一步激发城乡要素双向奔赴、城乡产业同频共振。


县域旅游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目前,县域旅游仍存在着同质化、商业化等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需求,在实践中探索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多措并举,做好县域旅游,激活城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城乡资源高效互动,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单位:永利yl23411no1、韶山红色文化旅游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学旅行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s://share.ccmapp.cn/shareDetail?1=1&action=opendetail%3Brichtext%3B66b17b574ccbf800081bb2ce&tt=1722912012282



上一条:【中国旅游报】完善旅游教育体系 夯实产业人才基础 下一条:【中国旅游报】湖南暑期文旅志愿服务——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关闭